化学计算工具

进行摩尔计算、浓度换算、化学计量学等常用化学计算

摩尔浓度计算

M = n / V 或 M = m / (MW × V)

摩尔浓度基础理论

📚 概念理解

摩尔浓度(Molarity, M):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。

数学表达式:M = n / V = m / (MW × V)

其中:M - 摩尔浓度(mol/L),n - 溶质摩尔数(mol),V - 溶液体积(L),m - 溶质质量(g),MW - 分子量(g/mol)

🔬 实际意义

1 mol/L的含义:1升溶液中含有1摩尔溶质

常见浓度范围:

  • 生理盐水:约0.15 mol/L NaCl
  • 胃酸:约0.1-0.16 mol/L HCl
  • 浓硫酸:约18.4 mol/L H₂SO₄
  • 浓盐酸:约12.1 mol/L HCl
⚗️ 配制方法

固体溶质配制步骤:

  1. 计算所需溶质质量:m = M × V × MW
  2. 用天平精确称取溶质
  3. 在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
  4. 转移至容量瓶,洗涤烧杯
  5. 加水至刻度线下方,逐滴定容
  6. 盖塞摇匀,配制完成
📏 注意事项
  • 体积概念:V指的是溶液总体积,不是溶剂体积
  • 温度影响:溶液体积随温度变化,通常在20°C测定
  • 精度要求:使用容量瓶而非量筒进行精确配制
  • 单位换算:注意mL与L的换算关系(1L = 1000mL)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配制溶液计算

题目:现要配制250mL 0.2mol/L的NaCl溶液,需要NaCl固体多少克?需要水多少毫升?

解题步骤:

①确定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:n = c×V = 0.2mol/L × 0.25L = 0.05mol

②计算NaCl的质量:m = n×M = 0.05mol × 58.5g/mol = 2.925g

③配制步骤:称取2.925g NaCl,溶解后定容至250mL

答案:需要NaCl 2.925g,水约230mL

【真题2】溶液稀释计算

题目:将100mL 3mol/L的H₂SO₄溶液稀释成0.5mol/L,需要加入多少毫升水?

解题步骤:

①应用稀释定律:c₁V₁ = c₂V₂

②计算稀释后总体积:V₂ = c₁V₁/c₂ = 3×100/0.5 = 600mL

③计算需加水体积:V(水) = V₂ - V₁ = 600 - 100 = 500mL

答案:需要加入500mL水

【真题3】反应中浓度计算

题目:在反应CaCO₃ + 2HCl → CaCl₂ + H₂O + CO₂↑中,用2mol/L的HCl溶液50mL,最多能与多少克CaCO₃反应?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HCl的物质的量:n(HCl) = 2mol/L × 0.05L = 0.1mol

②根据方程式确定物质的量关系:n(CaCO₃) = ½n(HCl) = 0.05mol

③计算CaCO₃质量:m = n×M = 0.05mol × 100g/mol = 5g

答案:最多能与5g CaCO₃反应

化学计量学计算

mol₁ / coeff₁ = mol₂ / coeff₂

化学计量学基础理论

📚 概念理解

化学计量学: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数量关系的科学。

核心原理: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,反应物按一定摩尔比例反应。

基本关系式:n₁/a = n₂/b = n₃/c (对反应 aA + bB → cC)

🔬 反应类型

1. 化合反应:A + B → C

例:2H₂ + O₂ → 2H₂O (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)

2. 分解反应:A → B + C

例:2H₂O₂ → 2H₂O + O₂ (过氧化氢分解)

3. 置换反应:A + BC → AC + B

例:Zn + H₂SO₄ → ZnSO₄ + H₂ (锌与硫酸反应)

4. 复分解反应:AB + CD → AD + CB

例:AgNO₃ + NaCl → AgCl↓ + NaNO₃ (沉淀反应)

⚗️ 计算步骤

标准解题流程:

  1. 写出平衡方程式:确保配平正确
  2. 列出已知条件:质量、体积、浓度等
  3. 转换为摩尔数:n = m/M 或 n = c×V
  4. 利用计量关系: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比例
  5. 计算目标量:转换为所需单位
📏 实际应用
  • 工业生产:确定原料用量,控制生产成本
  • 环境监测:计算污染物处理所需试剂量
  • 医药合成:精确控制药物合成反应
  • 食品工业:营养成分的定量分析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燃烧反应计算

题目:完全燃烧2.3g乙醇(C₂H₅OH),需要消耗多少升O₂(标准状况)?生成多少克CO₂?

化学方程式:C₂H₅OH + 3O₂ → 2CO₂ + 3H₂O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乙醇摩尔数:n(C₂H₅OH) = 2.3g ÷ 46g/mol = 0.05mol

②根据化学计量比:n(O₂) = 3n(C₂H₅OH) = 3 × 0.05 = 0.15mol

③计算O₂体积:V(O₂) = 0.15mol × 22.4L/mol = 3.36L

④计算CO₂质量:n(CO₂) = 2n(C₂H₅OH) = 0.1mol,m(CO₂) = 0.1 × 44 = 4.4g

答案:需要O₂ 3.36L,生成CO₂ 4.4g

【真题2】金属与酸反应

题目:将6.5g锌投入足量稀硫酸中,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(标准状况)和消耗H₂SO₄的质量。

化学方程式:Zn + H₂SO₄ → ZnSO₄ + H₂↑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锌的摩尔数:n(Zn) = 6.5g ÷ 65g/mol = 0.1mol

②根据1:1:1计量关系:n(H₂) = n(H₂SO₄) = n(Zn) = 0.1mol

③计算H₂体积:V(H₂) = 0.1mol × 22.4L/mol = 2.24L

④计算H₂SO₄质量:m(H₂SO₄) = 0.1mol × 98g/mol = 9.8g

答案:生成H₂ 2.24L,消耗H₂SO₄ 9.8g

【真题3】沉淀反应计算

题目:向AgNO₃溶液中加入1.17g NaCl,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AgCl沉淀?

化学方程式:AgNO₃ + NaCl → AgCl↓ + NaNO₃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NaCl摩尔数:n(NaCl) = 1.17g ÷ 58.5g/mol = 0.02mol

②根据1:1计量关系:n(AgCl) = n(NaCl) = 0.02mol

③计算AgCl质量:m(AgCl) = 0.02mol × 143.5g/mol = 2.87g

答案:生成AgCl沉淀2.87g

百分组成计算

%成分 = (原子质量 × 原子数) / 分子量 × 100%

百分组成基础理论

📚 概念理解

质量分数: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占化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。

计算公式:w(X) = (n × Ar(X)) / Mr × 100%

其中:w(X) - 元素X的质量分数,n - 原子个数,Ar - 相对原子质量,Mr - 相对分子质量

🔬 分子式推断

由质量分数求分子式:

  1. 设化合物质量为100g,各元素质量 = 质量分数 × 100g
  2. 计算各元素原子数目比:n(X) = m(X) / Ar(X)
  3. 找出最简整数比,得到最简式
  4. 由分子量确定分子式:分子式 = 最简式 × n
⚗️ 常见化合物组成

重要化合物示例:

  • H₂SO₄:H(2.04%), S(32.65%), O(65.31%)
  • CaCO₃:Ca(40.04%), C(12.00%), O(47.96%)
  • NH₃:N(82.35%), H(17.65%)
  • NaCl:Na(39.32%), Cl(60.68%)
📏 实际应用
  • 矿物分析:确定矿石中有价元素含量
  • 食品检测:营养成分标签制定
  • 药物分析:有效成分含量测定
  • 环境监测:污染物成分分析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硫酸分子组成

题目:计算硫酸(H₂SO₄)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。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分子量:Mr(H₂SO₄) = 2×1 + 1×32 + 4×16 = 98 g/mol

②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:

  w(H) = (2×1)/98 × 100% = 2.04%

  w(S) = (1×32)/98 × 100% = 32.65%

  w(O) = (4×16)/98 × 100% = 65.31%

答案:H: 2.04%, S: 32.65%, O: 65.31%

【真题2】确定化学式

题目:某化合物含C 40%,H 6.67%,O 53.33%,求其最简式。(相对原子质量:C-12,H-1,O-16)

解题步骤:

①设化合物质量为100g,则:m(C)=40g,m(H)=6.67g,m(O)=53.33g

②计算各元素原子数目比:

  n(C) : n(H) : n(O) = 40/12 : 6.67/1 : 53.33/16

  = 3.33 : 6.67 : 3.33 = 1 : 2 : 1

答案:最简式为CH₂O

【真题3】含量计算

题目:要制取32g CuSO₄·5H₂O,需要多少克CuSO₄?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CuSO₄·5H₂O的分子量:

  Mr = 64 + 32 + 64 + 90 = 250 g/mol

②计算CuSO₄在其中的质量分数:

  w(CuSO₄) = 160/250 × 100% = 64%

③计算所需CuSO₄质量:m = 32g × 64% = 20.48g

答案:需要CuSO₄ 20.48g

理想气体定律

PV = nRT (R = 0.08206 L·atm/mol·K)

理想气体定律基础理论

📚 概念理解

理想气体定律:PV = nRT,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。

参数含义:

  • P - 压强(atm或Pa)
  • V - 体积(L或m³)
  • n - 摩尔数(mol)
  • R - 气体常数(0.08206 L·atm/mol·K)
  • T - 绝对温度(K,T = t°C + 273)
🔬 标准状况

STP条件:0°C (273K),101.325kPa (1atm)

摩尔体积:Vm = 22.4 L/mol (STP条件下)

常用关系:

  • V = n × 22.4 L/mol (STP条件)
  • ρ = M/22.4 g/L (STP条件下气体密度)
  • 相同条件下:V₁/n₁ = V₂/n₂
⚗️ 气体定律组合

玻意耳定律:PV = 常数 (恒温)

查理定律:V/T = 常数 (恒压)

盖·吕萨克定律:P/T = 常数 (恒容)

综合气体定律:P₁V₁/T₁ = P₂V₂/T₂

📏 实际应用
  • 气象学:大气压强与温度关系
  • 工程技术:压缩机、气罐设计
  • 化学反应:气体产物体积计算
  • 潜水医学:深度与气压关系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标准状况气体体积

题目:在标准状况下,1.7g NH₃占有的体积是多少?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NH₃的摩尔数:n = m/M = 1.7g ÷ 17g/mol = 0.1mol

②应用标准状况摩尔体积:V = n × 22.4L/mol = 0.1 × 22.4 = 2.24L

公式:标准状况下,V = n × 22.4L/mol

答案:体积为2.24L

【真题2】气体状态方程

题目:某气体在27°C、2atm下体积为11.2L,求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。

解题步骤:

①初始条件:T₁ = 27+273 = 300K,P₁ = 2atm,V₁ = 11.2L

②标准状况:T₂ = 273K,P₂ = 1atm,V₂ = ?

③应用理想气体定律:P₁V₁/T₁ = P₂V₂/T₂

④求解:V₂ = P₁V₁T₂/(P₂T₁) = 2×11.2×273/(1×300) = 20.38L

答案: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0.38L

【真题3】混合气体计算

题目:在相同条件下,H₂和O₂的体积比为2:1,求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。

解题步骤:

①设H₂体积为2V,O₂体积为V,总体积为3V

②相同条件下,体积比等于摩尔数比:n(H₂):n(O₂) = 2:1

③设n(H₂) = 2mol,n(O₂) = 1mol,总摩尔数 = 3mol

④总质量 = 2×2 + 1×32 = 36g

⑤平均分子量 = 36g ÷ 3mol = 12g/mol

答案:平均分子量为12g/mol

稀释计算

M₁V₁ = M₂V₂

稀释原理基础理论

📚 稀释定律

稀释原理:稀释前后溶质的摩尔数不变,即 n₁ = n₂

稀释公式:c₁V₁ = c₂V₂

参数说明:c₁、V₁ - 稀释前浓度和体积;c₂、V₂ - 稀释后浓度和体积

🔬 稀释操作

一般稀释步骤:

  1. 计算所需浓溶液体积:V₁ = c₂V₂/c₁
  2. 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浓溶液
  3. 在烧杯中用少量水稀释
  4. 转移至容量瓶,洗涤
  5. 加水定容至刻度线
⚗️ 安全注意

浓硫酸稀释: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,边倒边搅拌!

原因:浓硫酸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热,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,会导致水迅速沸腾,酸液飞溅。

口诀:"酸入水,沿杯壁,慢慢倒,不断搅"

📏 实际应用
  • 实验室: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
  • 医疗:药物浓度调节
  • 工业:化工产品浓度控制
  • 农业:农药、肥料稀释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配制稀溶液

题目:用18mol/L的浓硫酸配制500mL 2mol/L的稀硫酸,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?加水多少毫升?

解题步骤:

①应用稀释公式:c₁V₁ = c₂V₂

②求浓硫酸体积:V₁ = c₂V₂/c₁ = 2×500/18 = 55.6mL

③求加水体积:V(水) = V₂ - V₁ = 500 - 55.6 = 444.4mL

操作提醒:稀释浓硫酸时,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,边倒边搅拌!

答案:需要浓硫酸55.6mL,加水444.4mL

【真题2】混合溶液计算

题目:将100mL 3mol/L的NaCl溶液与200mL 1mol/L的NaCl溶液混合,求混合后溶液的浓度。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各溶液的溶质摩尔数:

  n₁ = c₁V₁ = 3 × 0.1 = 0.3mol

  n₂ = c₂V₂ = 1 × 0.2 = 0.2mol

②计算混合后总摩尔数:n总 = 0.3 + 0.2 = 0.5mol

③计算混合后总体积:V总 = 100 + 200 = 300mL = 0.3L

④计算混合后浓度:c混 = n总/V总 = 0.5/0.3 = 1.67mol/L

答案:混合后浓度为1.67mol/L

【真题3】蒸发浓缩计算

题目:200mL 0.5mol/L的NaOH溶液经加热蒸发掉50mL水后,求溶液的浓度。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溶质摩尔数(蒸发过程中溶质不变):

  n(NaOH) = 0.5mol/L × 0.2L = 0.1mol

②计算蒸发后溶液体积:V₂ = 200 - 50 = 150mL = 0.15L

③计算蒸发后浓度:c₂ = n/V₂ = 0.1mol/0.15L = 0.67mol/L

答案:蒸发后浓度为0.67mol/L

pH & pOH 计算

pH = -log[H⁺] | pOH = -log[OH⁻] | pH + pOH = 14

酸碱性基础理论

📚 pH概念

pH定义: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,pH = -lg[H⁺]

pH范围:0-14,pH=7为中性,pH<7为酸性,pH>7为碱性

Kw常数:[H⁺][OH⁻] = 1.0×10⁻¹⁴ (25°C)

🔬 强酸强碱

强酸:HCl, HNO₃, H₂SO₄等,完全电离

强碱:NaOH, KOH, Ba(OH)₂等,完全电离

计算特点:可认为完全电离,直接计算离子浓度

📏 实际意义

生活应用:胃酸pH约1-2,血液pH约7.4,肥皂水pH约9-10
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强酸pH计算

题目:0.01mol/L的HCl溶液的pH值是多少?

解题步骤:

①HCl是强酸,完全电离:HCl → H⁺ + Cl⁻

②因此 [H⁺] = [HCl] = 0.01mol/L = 1×10⁻²mol/L

③pH = -lg[H⁺] = -lg(1×10⁻²) = 2

答案:pH = 2,溶液呈强酸性

【真题2】强碱pH计算

题目:0.05mol/L的Ba(OH)₂溶液的pH值是多少?

解题步骤:

①Ba(OH)₂是强碱,完全电离:Ba(OH)₂ → Ba²⁺ + 2OH⁻

②因此 [OH⁻] = 2×[Ba(OH)₂] = 2×0.05 = 0.1mol/L

③pOH = -lg[OH⁻] = -lg(0.1) = 1

④pH = 14 - pOH = 14 - 1 = 13

答案:pH = 13,溶液呈强碱性

【真题3】酸碱中和pH计算

题目:用0.1mol/L的NaOH溶液中和20mL 0.1mol/L的HCl溶液,需要NaOH溶液多少毫升?中和后溶液pH是多少?

解题步骤:

①反应方程式:HCl + NaOH → NaCl + H₂O

②计算HCl摩尔数:n(HCl) = 0.1 × 0.02 = 0.002mol

③根据1:1计量关系:n(NaOH) = n(HCl) = 0.002mol

④计算NaOH体积:V(NaOH) = 0.002 ÷ 0.1 = 0.02L = 20mL

⑤完全中和后生成NaCl,pH = 7(中性)

答案:需要NaOH 20mL,中和后pH = 7

溶解度计算

溶解度 = 溶质质量 / 溶剂质量 × 100g

溶解度基础理论

📚 溶解度定义

溶解度:在一定温度下,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

影响因素:温度、压强、溶质溶剂性质

溶解度分类:>10g/100g水为易溶,1-10g为可溶,<1g为微溶

🔬 溶解度曲线

升温溶解度增大:大多数固体物质(如NaCl、KNO₃)

升温溶解度减小:少数物质(如Ca(OH)₂、气体)

应用:重结晶法提纯物质
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结晶析出计算

题目:20°C时KNO₃的溶解度为31.6g,现有100g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,降温至10°C时(溶解度为20.9g),析出多少克晶体?

解题步骤:

①计算20°C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:

  设水的质量为x,则KNO₃质量为31.6x/100

  总质量:x + 31.6x/100 = 100,解得x = 75.99g

  KNO₃质量:31.6×75.99/100 = 24.01g

②10°C时最大溶解质量:20.9×75.99/100 = 15.88g

③析出晶体质量:24.01 - 15.88 = 8.13g

答案:析出KNO₃晶体8.13g

【真题2】溶解度曲线应用

题目:20°C时,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,能否全部溶解?(NaCl在20°C的溶解度为36g)

解题步骤:

①根据溶解度定义:20°C时,100g水最多溶解36g NaCl

②计算50g水最多溶解的NaCl质量:

  最大溶解量 = 36g × 50g/100g = 18g

③比较:需要溶解20g > 最大溶解18g

④不能全部溶解,剩余固体:20 - 18 = 2g

答案:不能全部溶解,剩余2g固体NaCl

化学反应速率计算

v = Δc/Δt | Arrhenius方程: k = A·e^(-Ea/RT)

反应速率基础理论

📚 速率定义

反应速率: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

表达式:v = Δc/Δt (mol·L⁻¹·s⁻¹)

影响因素:浓度、温度、催化剂、压强、固体表面积

🔬 影响因素

浓度:浓度增大,反应速率增大

温度:温度升高10°C,反应速率约增大2-4倍

催化剂:降低活化能,加快反应速率

📏 实际应用

工业生产:提高生产效率,控制反应条件

食品保存:低温保存降低腐败反应速率

药物代谢: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

中高考真题详解
【真题1】平均反应速率

题目:反应A + B → C中,A的浓度在2分钟内从0.8mol/L降至0.6mol/L,求A的平均反应速率。

解题步骤:

①确定浓度变化:Δc(A) = 0.6 - 0.8 = -0.2mol/L

②确定时间间隔:Δt = 2min = 120s

③计算平均反应速率:v(A) = |Δc(A)|/Δt = 0.2/120 = 0.00167mol/(L·s)

注意:反应速率取绝对值,表示浓度变化的快慢

答案: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.00167mol/(L·s)

【真题2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

题目:某反应在20°C时的反应速率为v₁,温度升高到30°C时反应速率为v₂。若该反应每升高10°C,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3倍,求v₂/v₁。

解题步骤:

①温度变化:ΔT = 30 - 20 = 10°C

②根据范特霍夫规则:温度每升高10°C,反应速率增加3倍

③因此:v₂ = 3v₁

④速率比:v₂/v₁ = 3

答案:v₂/v₁ = 3